酒文化
发布时间:2024-7-5 作者:简小牛 浏览数:86
在那个时代,酒馆其实也是分等级的,大的称之为“大酒缸”,中型的是“酒馆”,小型的叫“酒铺”。
这大酒缸主业卖酒,后来也是可以喝酒吃菜的,门面也比较体面,开在繁华之处。
酒馆也会有一些特色菜肴,比如现在老字号柳泉居、六必居,当年也是酒馆,现在柳泉居已经是主食和菜肴,而六必居的酱菜反而是赫赫有名。
酒铺基本上就是在胡同里,酒客不是街里街坊就是贩夫走卒,消费能力不强,能有个肉皮冻或者蚕豆佐酒已是不易。但是桌子挨桌子,大家聊着天喝着酒,气氛确实不错。门口还经常贴着对联:
事大如山三杯解,愁深似海一醉休
最省的下酒菜是,是带一根钉子当下酒菜,喝口酒嘬一口钉子,用钉子的咸味来解酒的辛辣,也不算是白嘴喝。是不是有点像咱们之前说喝龙舌兰酒添虎口上的盐是一样的道理。
在大酒缸喝酒,那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了,大冬天挑开大酒缸的棉布帘进去,屋外是天寒地冻,屋里是温暖如春。找一个地脚坐下,点上一个烧刀子,来上一盘炸饹馇,让伙计到门口来几毛钱的羊脸子,上面撒上佐料,就着酒一会就不冷了。
北京喝酒有很多讲究,茶七饭八酒十分,敬酒还有三不说。
这三不说,第一不说我敬您一杯酒,“杯”这个字和走背运、石碑谐音,不吉利;第二不说我干了您随意,这有叫板的意思;第三,走一个呗,“走”这个字多少也忌讳。你看原来大酒缸卖酒,论“个”,一个其实就是一杯,二两的锡制杯子,喝完一个再要一个。
按照喝酒的习惯也是分为三六九等。
这与老于以前提到的喝酒五个层次非常的神似,二等感觉最佳,三等就要适可而止,真要是到了五等、六等,头晕脑胀不说,伤身体就犯不着了。
推杯换盏间,喝酒还是更在意氛围,保重健康,量力而行。所谓:
杯中之物堪以乐,一饮魂销万古愁。
|